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详细内容

我们是否应该感谢贫穷?

  

发布时间:2019-07-07 发布者:戴黎航 查看次数:

贫穷到底应不应该被感谢?

最近,笔者总能在朋友圈家族群中看到一篇微信爆款文章:《感谢贫穷!707分考入北大,他的这篇文章看哭所有人...》。该文章不仅阅读量超过亿次,还获得了各路大咖的点赞转发,当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后,更是引起了一番社会大讨论:贫穷到底应不应该被感谢?

“贫困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事业,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这是作者王心仪的文章《感谢贫穷》中的一段话。可是当我心怀敬畏地读完这篇文章时,我原本充满期待的心中竟然毫无波澜。

王心仪的倔强乐观、努力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深深地令我动容。对她个人来说,贫穷激发并锻炼了她的意志力,让她以707的高分成功地到达北大。但我仍然不认为这种思想值得我们去效仿。为何?

曾经看到过一则鸡汤:一位富豪想让他的儿子体验什么叫做贫穷,就把他送到乡下的穷亲戚家。结果孩子对爸爸说:谢谢你,爸爸。谢谢你让我知道我们有多穷,我只有一条狗,他们有四条,我们有一个花园,他们却有整片田野,我们有灯光,他们却有满天繁星。

这个富孩子不知道,他是有选择权的。只要愿意,他可以体验任何一种生活。体验腻了,他还可以回到那个带花园的家。而那些穷孩子呢,他们没有任何选择权,那片田野就是他们的全部,甚至是他们的整个人生。因为很多穷孩子穷其一生,也无法摆脱原来的那片田野。

这就是富与穷的差距。富人有权选择各种各样的生活,而穷人却没有选择生活的权力,而且穷人要跨越阶级、打破藩篱难度级别实在是太高了!贫富差距是赤裸裸的现实,绝不是几篇鸡汤文或者励志故事可以涂抹和美化的。

为什么王心怡的这篇文章能成为爆款文章?是因为她“感谢贫穷”吗?不,答案很简单,因为王心怡成功了,她考上了北大。为何全中国那么多考上北大的学生就大肆报道这一个呢?因为少!因为她出于寒门,因为寒门出贵子的事例在当今社会实在太稀有了!      

好比同样是冲顶珠穆朗玛,别人全套装备从6500米的前进营地开拔,你收拾好衣服准备好干馒头蹬着别人忘锁的共享单车从河北老家出发,最后竟然也成功了!那必须得有鲜花和掌声,因为这太难了。

可是,我们能据此得出贫穷值得被感谢和推崇的结论吗?不能。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里这段文字,论证了苦难对于成就人才的积极作用,但是不能得出感谢苦难的结论。

贫穷的人可以成功并不代表贫穷一定能带来成功。

或许也会有人真心感谢贫穷,但就像阳光重现后才会回望一眼风雨,愿意感谢贫穷,多半因为现在已经成功。

贫穷会倒逼一个人努力,但让你成功的,是执着和坚毅。

贫穷造就的,更多是挫折和苦难,而不是激励和奋起。

苦难就是苦难,它并不值得被感谢。

真正应该感谢的,是一直努力的自己。

文章写至此,便放松一下,顺手刷一下朋友圈。

恍然发现两条动态,第一条是一个家境一般正在兼职的同学刚拿到薪资后,发文不让父母受累要减轻家庭负担的动态,文章下方点赞叫好之声不绝。

第二条动态是一个家境优越正在港大读书的同学刚刚参加了一次国际金融论坛,并留下与华泰证券总监访谈的照片,下方也是点赞叫好之声不绝。

所以,我们还要感谢贫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