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网站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详细内容

清华大学陈争平教授莅临我院讲学

  

发布时间:2023-05-29 发布者: 查看次数:

(通讯员 陈妍)5月28日下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特聘一级教授、中国经济史学会顾问陈争平教授在中和楼610报告厅做了题为“平行发展、西方冲击与清代货币演变”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湖南师范大学大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峣教授主持。

陈争平教授尝试把经济与文化研究相结合,来深化对清代货币演变的认识。首先,从以往货币史研究主要问题说起,认为有必要重写清代货币史。接着梳理了大历史、平行发展与货币演变,他认为有比较才有鉴别,而比较研究可以用“平行发展”理念进行大历史考察。平行发展(parallel development)——指在彼此没有接触和影响的地区内独立成长出相似文化元素或文化丛的过程。这是文化人类学的用语,也是全球史观学者进行比较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思路。陈争平教授认为,古代货币演进也有平行发展现象,并且影响到近代。明清白银货币形制在大历史演化中向前显示了华夏货币文化发展线索的断裂,出现货币形制的倒退,向后为西方银元的大肆入侵埋下了伏笔。陈争平教授还分析了黄金的货币性,认为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中,大数用银,小数用钱,超大数间用黄金,并用史实证明明清时期中国存金数额巨大,且强调了黄金的世界货币职能和货币流通媒介职能。清中期新型纸币应运而生。尽管清代币制受到较多限制,我们仍然看到那时中国已出现的黑田明伸教授所言“灵敏反应创造货币”。民间私票的产生与发展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反映了中国古代内生货币的发展方向。陈争平教授还生动讲述了咸丰年间的通货膨胀政策,西方冲击与晚清货币紊乱等。最后,陈争平教授总结了清代货币演变的八个主要特点。

欧阳峣教授对陈争平教授的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认为陈教授具有深厚的历史学功底和经济学功底,他既重视史料的收集和史实的考证,又擅长通过深入思考发现问题和进行理论概括,为我们从事经济史研究提供了历史学范式与经济学范式结合的榜样。


主讲人简介:陈争平,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特聘一级教授。中国经济史学会顾问,曾任学会副会长、近代史专业委员会会长。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多项,出版著作8部,发表论文60余篇。先后获中国社科院第三届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孙冶方经济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第二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一等奖,中国社科院第四届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四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二等奖,中国社科院第九届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外经济关系史、中国长期经济统计分析、中国经济社团与企业制度演进史等。